详情页设计 看了黑神话老板的逆袭人生,我决定换个方式对待沉迷游戏的儿子
发布日期:2024-09-06 06:49 点击次数:194作者:主创团·筱恬详情页设计
横空出世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,最近炸裂全网。这款游戏不仅创造了上线两小时就霸榜全球第一的新奇迹,更是持续火爆,圈粉无数。
兴奋的玩家跃跃欲试,立志要通宵畅玩。而更多的家长则难免忧虑,担心孩子会受其影响,玩物丧志。
堂哥和嫂子就是其中之一。虽然他们并没有买这款游戏,但这依然阻挡不了小侄子对“黑神话”的痴迷。连续好几天,他逮着机会就上网看攻略、刷直播,简直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。
眼看着马上要开学了,嫂子忧虑重重:“这孩子,学习可从没见他那么用心过!要是再这样下去成绩可咋办啊!”
其实,哥嫂一家的经历并不在少数。
现如今,网络空前发达,包括游戏在内的各种娱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,孩子根本无法避免。
如何预防孩子沉迷其中,真是考验我们这届家长的一道难题。
网瘾少年不在少数
究竟多少人被游戏所毁?
小红书上,一位育儿博主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。
春节期间,她带孩子回四五线城市的农村老家过年,发现聚餐时几乎每个小孩都捧着手机,玩得不亦乐乎。
她的女儿拿着玩具想找那些孩子一起玩,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。显然,游戏和短视频的吸引力大多了。
而他们的父母管不住这些,也根本不想管。毕竟,孩子安静了,大人们觉得很省心。
这位博主由此感慨:“这一代的小孩体会不到我们小时候的快乐,玩水的快乐,玩泥巴的快乐,过家家的快乐……他们只会不停地刷短视频,越来越多的人近视,对学习不感兴趣,小小年纪整天屁股不离凳子。”
跨境美工第53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.92亿,其中10岁以下、10岁至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.8%、14.7%。而在上网的青少年群体中,成瘾者约占8%~13.7%。
与此同时,据中国社会科学院《青少年蓝皮书》的统计,尤其容易致瘾的看视频和打游戏,分别排在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第一位(47.5%)和第五位(27.0%)。
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详情页设计,是无数父母的焦虑心塞和无计可施。
的确,让人欲罢不能的手机,宛如当代精神鸦片,害了太多的孩子。
曾在网上看过一位高中老师的发帖。
她忧心忡忡地表示,最近几年来,她遇到了教书十来年前所未有的一场灾难——手机短视频、小电影正在快速毁掉一批成绩中下等的学生,个别优等生也迅速沉沦。
这位老师提到,她有个学生,原本成绩名列前茅,考上名校不成问题。
可是,自从这个孩子接触了短视频之后,每天回家作业不写、饭也不吃,第一时间就是玩手机。面对大人的劝阻,他也置若罔闻,再说就大发脾气。
到后来,他越陷越深,成绩也一落千丈。对此,这位老师惋惜不已,却无能为力。
有句话说:“短视频和游戏会吃掉孩子的大脑。”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多项研究均表明,孩子长期沉迷其中,会导致大脑结构改变、功能退化,最终出现专注力下降、反应迟钝、情绪麻木、害怕社交、抑郁焦虑等情况。
这种不可逆的伤害,每个孩子都承受不起!
一味禁止根本没用
因为连父母都放不下手机
为了不让孩子受到网络诱惑的影响,这届家长可谓操碎了心。
没收手机、家里断网、拔网线是标配,甚至还有人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学校,指望靠强制手段让孩子服从。
然而,这么做真的有用吗?
网上有一个段子:“不让孩子玩手机,大人自己先沉迷。每天躺着刷短剧,戒掉实在不容易。”
事实上,在智能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短视频和游戏等带来的吸引力。
访谈节目《你好爸爸》中,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就曾透露,外包美工他的儿子曾经对一款游戏痴迷,整天废寝忘食地玩。他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这样详情页设计,于是也试着玩了一下。
结果这一试,钱教授发现果然非常好玩,连他自己也停不下来。那一刻,他完全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上瘾。
脑科学博士王欢曾总结:“孩子沉迷手机是本分,不沉迷是情分。”
他从生物学层面解读这种现象,其机制其实和抽烟、酗酒、吸毒等一样,本质都是一种上瘾行为。
原来,游戏和短视频的底层逻辑就是瞬间满足,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制造多个爽点,刺激大脑不断释放多巴胺,持续引发快感。
不知不觉中,人们习惯了这种快乐刺激,便会想要获取更多。
于是,我们会在这上面花更多的时间,由此陷入越玩越久的恶性循环,最终上瘾。
所以,承认吧!沉迷游戏和短视频,其实是个体顺应人性享乐的本能需求。
连我们家长自己都无法抵挡它们的诱惑,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不去碰呢?
孩子游戏成瘾的真相
或许不是你想的那样
随着《黑神话·悟空》的走红,其制作人冯骥的经历同样备受瞩目。
他曾沉迷游戏,甚至为此放弃了考研,落魄到向同学借钱生活。
谁能想到,曾经的网瘾少年,如今却被游戏所成就。
网络刷屏时代,想让孩子不玩手机根本不现实,而游戏和短视频里,也未必就没有成长的契机。
只是,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呢?
前段时间,和几位妈妈讨论起这个问题,其中有一位说出了自己的困惑:
“记得网上有学霸父母分享经验,说自己从不会禁止孩子玩手机,孩子反而越来越自觉,自己会很好地处理打游戏的时间。
还有专家明确表明,教育宜疏不宜堵,不妨大胆让孩子玩手机。
作为普通家长,为什么我们照做之后,孩子非但没有改变,反而对手机的依赖变得越发严重了呢?”
事实上,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些方法不现实或者没效果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——亲子关系亲密度的匮乏。
一位心理咨询师曾接待过一个女生。
她品学兼优,却沉迷“王者荣耀”游戏无法自拔,并且性格内向、内心充满自卑。
经过耐心询问,女生向咨询师敞开了心扉。原来,她的父母都是高知,平日里工作繁忙,很少有时间与她交流。
从小学开始,女生就习惯了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。尽管她成绩一直不错,可父母从没有表扬过她,也没有关注过她心里在想什么。
初一时,女生无意中接触了“王者荣耀”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游戏打发了她大量的独处时间。更重要的是,游戏里多人在线竞技的形式,让她获得了归属感,满足了她的社交需求。而一次次通关成功,让她在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。
原本应该是父母的陪伴与引导,就这样被游戏所取代。正如综艺《少年说2》中,五年级男孩叶子健对父母的肺腑之言:
“我喜欢玩游戏,是因为在你们没有陪伴我的时候,它是我唯一的陪伴者。”
所以,发现没?很多时候,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故意想玩物丧志。
恰恰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大人的关注、陪伴和认可,他们才不得不拿起手机,投入了游戏和短视频的怀抱。
由此可见,良好的亲子关系,才是孩子愿意配合家长、能够主动摆脱游戏或短视频等不良致瘾因素的前提。
也只有在亲子间亲密度和信任度足够高的情况下,家长才能践行那些先进而科学的方法和经验,取得真正的效果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